吉林國文醫(yī)院骨科——膝關節(jié)后外側入路治療脛骨平臺粉碎骨折1例
脛骨平臺骨折可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,占成人骨折的1.9%,高處墜落時,足先著地,再向側方倒下,力的傳導由足沿脛骨向上,墜落的加速度使體重的力向下傳導,共同作用于膝部,由于側方倒地產生的扭轉力,導致脛骨內側或外側平臺塌陷骨折。當暴力直接打擊膝內側或外側時,使膝關節(jié)發(fā)生外翻或內翻,導致外側或內側平臺骨折或韌帶損傷。脛骨平臺骨折受傷機制和臨床表現復雜,對復位標準要求高,各種不同類型的損傷同時也是對骨科醫(yī)生的挑戰(zhàn)。
在2017年1月份我院收治1名后外側脛骨平臺劈裂、塌陷骨折,治療過程復雜,手術難度較高。
病人中年男性,自高約1米處跳下,間斷暴力致膝部疼痛,不能站立及行走,漸腫脹。傷后去當地醫(yī)院拍片示脛骨平臺骨折,為手術治療來我院就診。入院后查體見:患肢膝關節(jié)腫脹,髕上囊飽滿,脛骨上段端外側壓痛明顯,未觸及明顯骨擦感及異常活動。浮髕試驗陽性,脛后動脈及足背動脈搏動正常,左下肢皮膚感覺及末梢血運正常。左膝關節(jié)主、被動活動受限,左踝關節(jié)及各趾運動正常。閱X線片見:左脛骨外側平臺劈裂,后方有規(guī)整骨質密度影塌陷,考慮存在脛骨后外側平臺的骨折,決定行CT+三維重建檢查,明確骨塊形態(tài)及移位方向。完善MRI檢查,判斷有無韌帶及半月板損傷及程度。同時,我們積極進行消腫治療,指導患者行患肢功能練習。密切觀察患肢腫脹程度,觀察有無靜息痛、牽拉痛及足部感覺情況,預防或及時發(fā)現骨筋膜室綜合征。
CT檢查證實脛骨平臺后外側存在骨塊,并且向下方塌陷、移位。李穎慧主任、于建勛主任醫(yī)師及科內專家組術前展開討論,制定手術方案:如果行外側切口,腓骨頭遮擋術野,不能顯露平臺后方。如行后方切口,需要牽開腘動脈、伴行血管及脛神經,不僅極易損傷動脈血管,而脛神經損傷則出現小腿后方及足部的感覺及運動障礙,造成嚴重難以恢復的損傷。而且空間狹小,難以復位固定骨塊。最后,決定選擇行后外側入路進行手術,但這并不意味著減輕難度,外后方其內有腓總神經及腓骨頭遮擋,如果損傷腓總神經,病人會出現患側足的感覺及運動障礙,恢復差。而且,手術時還需要將健康的腓骨頸進行截骨,再固定。
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,手術中我們先仔細游離出腓總神經并加以保護,截除部分腓骨頭,這樣即可減少損傷,也可為患者減少固定腓骨頸的手術費用。術中見:左脛骨后外側平臺粉碎骨折,關節(jié)面塌陷約1.0cm,骨塊翻轉移位。在極為有限的空間內,先將塌陷的關節(jié)面撬起,再將備用松質骨修剪后植于其下方,將其撐起,接骨板預彎后螺絲釘固定。檢查骨折復位滿意,內固定可靠。再修復、固定半月板及前交叉韌帶起點骨塊。透視見:骨折對位良好。檢查左膝關節(jié)內、外翻擠壓試驗(-),前、后抽屜試驗(-)。整個手術過程驚心而流暢。術后患肢無神經癥狀。脛骨平臺損傷機制復雜,類型多樣,手術入路也有多種,手術對關節(jié)面復位要求高。
病人已經出院近5個月,經過5次隨訪,3次來診復查,指導功能練習,現可扶拐行走并逐漸康復。
編輯:蘆強強
(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醫(yī)院刪除)
微信掃碼預約